top of page


為何西區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值得我們去考察呢?
每年農曆7月,潮汕地區舉辦盂蘭勝會,當地人稱為「鬼節」、「七月半」、「施孤」或「普度」。早於1950年代,香港已經有盂蘭勝會的出現。據說在香港淪陷之時,日軍在三角碼頭殺死不少華人,其後多個與超度亡魂有關的宗教活動團體應運而生,而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慈善有限公司是其中的表...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30日


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導賞團
每年農曆7月,潮汕地區舉辦盂蘭勝會,當地人稱為「鬼節」、「七月半」、「施孤」或「普度」。早於1950年代,香港已經有盂蘭勝會的出現。據說在香港淪陷之時,日軍在三角碼頭殺死不少華人,其後多個與超度亡魂有關的宗教活動團體應運而生,而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慈善有限公司是其中的表...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27日


胡炎松先生分享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值得考察既原因
胡炎松先生提及三角碼頭盂蘭勝會無論在棚架的佈置、紙紮祭品的安排以及經師主持的儀式各方面都值得我們認識和了解。 9月9 日,得一文化邀請了香港民俗文化學者張熙明先生,與參加者一起考察農曆7月底在港島舉行的最大型盂蘭勝會。張熙明先生會同大家分享他十多年來考察本地盂蘭勝會的心得,...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27日


胡炎松先生分享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於維多利亞公園所舉辦的2023年「盂蘭文化節」精彩活動內容
每年農曆七月的盂蘭節,香港各區都有相關的主題活動,其中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於維多利亞公園所舉辦的「盂蘭文化節」,除了有盂蘭節相關的展覽、遊戲、表演及工作坊外,今年更加入角色扮演推理遊戲劇本殺元素,及虛擬實境盂蘭勝會導覽等體驗,讓大家以高科技體驗和了解盂蘭勝會的意義。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27日


為何西區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值得我們去考察呢?
香港民俗文化研究者張熙明先生同大家分享他十多年來考察本地盂蘭勝會的心得,他指出,西區三角碼頭盂蘭勝會的歷史可上溯19世紀末的鼠疫...由於港島海岸線因為填海工程緣故不斷北移,因此舉辦盂蘭勝會的場地不時改變。 9月9 日,得一文化邀請了香港民俗文化學者張熙明先生,與參加者一起...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25日


2017年廈村鄧族前往荃灣半月照潭墓穴祭祖
蔡志祥教授指,厦村是香港新界西北平原的一個村落群。主要的住民姓鄧。友恭堂鄧氏宗祠為厦村鄧氏一族的總祠,據祠內碑記建成於1750年。 廈村鄧姓村民,每年風雨不改,堅持傳承習俗,定期舉行春秋二祭。 關於廈村鄧氏的研究可參考 Rubie Watson (1985),...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23日


民俗文化研究者張熙明先生解述農曆七月開孤門和安爐的意義
農曆七月初一,不少盂蘭勝會組織都會舉行開孤門和安爐嘅儀式,究竟這兩項活動有咩宗教意義,本港民俗文化研究者張熙明先生同大家分享一下!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19日


得一書舍──柴宇瀚博士與《灣仔畫當年》
柴宇瀚博士於2019年出版了一本專談灣仔的專著──《灣仔畫當年》。柴宇瀚博士對這本書有三個期望:一是廣尋史蹟,史蹟涉及歷史人物、地理位置、街道名稱、建築物特色等等因素,需要與史冊和檔案相結合,增補前人著作,藉此為地區史補白;二是走訪各地,透過田野考察,穿過大街小巷,了解灣仔...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11日


殯禮為安──鑽石山殯葬設施和殯儀服務導賞團 (東華三院殯儀服務史略新書預告推廣活動)
1977年,位於廣華醫院的東華三院油麻地殯儀館光榮結業。同年,鑽石山殯儀館在蒲崗村道啟業,繼續為九龍和新界地區的喪家,提供豐儉由人的殯儀服務。昔日鑽石山殯儀館座落新九龍八號金塔墳場的邊陲位置,雖然今日這座墳場早已關閉,但每逢春秋二祭期間仍有不少孝子賢孫前來拜祭先人。墳場內有...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10日


灣仔地標:香港基督敎循道衞理聯合敎會香港堂
1921年,港府進行灣仔填海計劃,至1929年竣工,整個工程總支出達542.1萬港元。 1933年8月4日,衛斯理差遣會信託部向港府購入灣仔新填海區地段興建教會,有關地段面積5,320平方呎,地價52,320港元,地稅每年120元。地契條款上列明業主必須將有關地段作為發展教...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8日


殯禮為安─禮儀師鍾家樂分享香港公營與私營墳場的執骨政策與操作
香港地少人多,港府墳場政策對亡者的安葬有嚴格規管。早於20世紀初,港府在公營墳場推行執骨政策,管理私營墳場的公司亦隨後在1960年代跟隨有關政策。禮儀師鍾家樂先生會與你分享香港公營與私營墳場的執骨政策與具體的操作程序。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8日


長洲影藝會區源欽分享於福建拍攝媽祖走水照片
長洲影藝會區源欽曾在疫情到訪福建竹島拍攝當地媽祖誕活動,對一個叫媽祖走水的活動非常神往,於是親身走在水道之中,拍攝這幀照片。得一文化訪問了區先生,讓大同大家分享拍攝前後的心得。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7日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6日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6日


西灣河盂蘭勝會導賞團
西灣河盂蘭勝會超過一百年歷史,是見證筲箕灣西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非遺活動,每年農曆七月,西灣河盂蘭勝會分別邀請正一喃嘸和全真道士在不同時段主理道教科儀法事,是香港盂蘭勝會少見的現象。此外,勝會中的儀式內容和紙紮用品(如附薦和大士王等),皆蘊含深邃的宗教義意,從中我們可以認識華...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5日


殯禮為安─禮儀師鍾家樂分享香港公營與私營墳場的執骨政策與操作 (一)
香港地少人多,港府墳場政策對亡者的安葬有嚴格規管。早於20世紀初,港府在公營墳場推行執骨政策,管理私營墳場的公司亦隨後在1960年代跟隨有關政策。 禮儀師鍾家樂先生會與你分享香港公營與私營墳場的執骨政策與具體的操作程序。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4日


與西灣河盂蘭勝會負責人對談
西灣河盂蘭勝會超過一百年歷史,是見證筲箕灣西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非遺活動,每年農曆七月,西灣河盂蘭勝會分別邀請正一喃嘸和全真道士在不同時段主理道教科儀法事,是香港盂蘭勝會少見的現象。 是次對談主要討論西灣河盂蘭勝會與太古船塢的關係以及今屆籌備勝會的點滴 主持: 得一文化...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3日


民俗文化研究者張熙明先生短評過去二十年香港盂蘭勝會的變化
1970年代是盂蘭勝會增長的高峯期。1969年,殖民政府記錄港九各地有五十個團體舉辦盂蘭勝會,1971年有六十七個,1975年增加至八十多個, 這個數字並未計算新界地方及個別公共屋邨內舉辦的盂蘭勝會。 1975年11月,殖民政府召開聯席會議,邀約八十位香港各盂蘭勝會(包括潮...
得一文化
2023年7月28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