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甲戍風災肆與仰船洲東華義山
1874年,甲戍風災肆虐香港,死傷枕籍,東華醫院協助政府在沿海一帶撈屍。現存東華三院檔案館的《1874年徵信錄》記錄了有關的工作。 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二日,香港發生史上其中一場最嚴重的風災——「同治甲戍風災」。颶風吹襲珠江口,為香港和九龍帶來史無前例的破壞,報導指死亡人數高...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16日


考察長洲和柴灣,透過對比,認識香港每個殯葬設置的由來,了解政策發展背後的理念及歷史
1962年,港府在西灣哥連臣角興建一所舉世無雙的現代火葬場,其啟用後的二十年,火葬比率取得驚人成就。在港府眼中,土地資源理應用作城市發展,改善市民生活,而非用來埋葬死人,因此對墳場規劃有嚴格限制。 另一邊廂,位於離島的長洲,1980年代居住了2萬人,以當時每年每一千人只有五...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14日


古洞煙寮區的兩個土地神
張浩林 新界上水古洞煙寮區,七八十年前已經有兩塊大小相若的石頭出現於今天土地廟的位置,其形狀如大碼的柚子並直立於地面 , 此後有路過村 民上香供奉拜祭但從沒有人理會石頭的來歷,一段時間後,有人擺設了小社壇安放這兩塊石頭,並稱其爲土地公及土地婆,這是土地廟的雛形。村民相信兩位...
得一文化
2023年10月3日


上環華人社區歷史和飲食文化考察團
香港開埠伊始,不少華工隻身南下香港工作,他們分別在文咸街和上環太平山區一帶聚居。文咸街是當時華人商貿的中心,有「中國城」的稱譽,由於該處臨近三角碼頭,方便船隻上落貨物,吸引了國內不同省份的華商前來買賣海味、大米、藥材等貨物,其中文咸西街一帶米行立林,見證華人一直以來對食米的...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29日


香港華人永遠墳場成立史略
一九〇九年,政府不允許華人在跑馬地香港墳場基督教段(Christian Section)舉行燒衣及燒炮仗等傳統習俗。華人精英領袖劉鑄伯(Chu Pak Lau, C.M.G., J.P.)在潔淨局會議上以本地華人對香港歸屬感與日俱增為由,請求政府批地興建體面的華人墳場,不用...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7日


古洞煙寮中元法會之破地獄、化大士和送神
古洞煙寮土地公已經有過百年歷史,村民對土地公非常敬重,凡遇人生重大困難,例必前來求土地公指引。早前在古洞水塘有死者多時未尋獲屍首,經家屬叩拜土地公後,遺體不久被尋回。上水古洞村街坊中元法會已經舉辦多年,深得當地街坊支持,但因於天雨關係,癸卯年上水古洞村街坊中元法會舉行日期延...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0日


1960年代銅鑼灣的新天地
1950年代初,鑑於港島沒有太多公共空間供市民休憩,故計劃將舊避風塘填平,有關工程於1954年完成,港府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將新填海區稱為維多利亞公園,並將復修後的女皇銅像安放在公園內,而公園部分球場設施和游泳池分別先後於1955年5月 和1957年 啟用。...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0日


電車路就是筲箕灣的海岸線
基本上,筲箕灣/西灣河電車路向海的方向的土地全部都是填出來的。早年是靠投得地段業主進行私人填海工程,而最大私人填海工程就是由太古集團在鰂魚涌和西灣河兩地建設廠房及宿舍,直接帶旺了該區經濟。 太古宿舍的土地是填海得出的,而西灣河街市的土地也是填海填出來的。1970年代開始,政...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6日


殯禮為安──鑽石山殯葬設施和殯儀服務導賞團
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此言表達了中國人對與「死亡」這一話題的普遍態度與看法,親屬的身後事往往因此成了一件令人手足無措的事。得一文化早前與東華三院及慰心善終服務舉辦了一場名為「殯禮為安──鑽石山殯葬設施和殯儀服務導賞團」,目的為增強大眾對殯儀服務內容與流程的認識。...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3日


美麗的誤會─有關香港華人永遠墳場名稱的再思
A cemetery for Chinese permanent residents in Hong Kong. 1910年代,一班華人紳商向港府申請一塊墳場用地給了在港居住的華人 時任港督盧押對他們的申請表示認同,認為此舉有助增加華人對英殖民地的歸屬感。...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2日


曾經從事飲食雜誌記者及有十多年寫作飲食文化書刊經驗的譚潔儀小姐同你分享:新界傳統圍村飲食文化之盆菜
《港人港菜》作者譚潔儀小姐曾多次向厦村叔伯兄弟進行訪談,從中搜集不少珍貴資料和圖片,為圍村盆菜溯古尋源,她不時踩入厦村村公所廚房直擊盤菜製作過程,務求了解每個細節。得一文化邀請了譚潔儀小姐為大家分享過去日子她對圍村盆菜的認識及了解。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日


從地圖看九龍半島地形變遷 (1863 vs 1922)
1860年取得九龍半島的管治權後,港府便積極開山闢石,移山填海,先後在多個有利的地理位置建立軍事據點,之後發展尖沙咀,又在油麻地建避風塘。1899年取得新界後,更銳意發展界限街以北的地方,九龍城和深水埗的地貌也漸漸改變。半個世紀後,整個九龍半島已經不再一樣了。文字不多寫了,...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31日
bottom of page














